有些人認為:藏地之所以有那麼多教派,是彼此爭權奪利的結果。
這種說法純粹出於個人的胡亂臆測,與事實全然不符,徒然暴露出這些人對藏傳佛教的缺乏了解、認識。
其實,正因為有了這些教派,才形成了藏傳佛教,從小乘一切有部到金剛乘大圓滿,全方位解釋佛法的獨到特勝之處。在前前的教派之上,形成後後的教派,針對不同眾生宣說相應的解脫法門,在前者的基礎上著重強調其他修法,正所謂『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』。每一個教派都有其獨有的特點,這些特點並非各教派自創的,而是由各個教派的創始人從佛法的精華中提煉出來的,每一個特點都是針對某些眾生的根機而存在的,實可謂相得益彰。也唯有這樣,才能使各種意樂的眾生都獲得解脫。
要知道,如此系統完整的教法,尤其是藏傳佛教的前弘期,佛教顯密各宗的盛況,即使在往昔佛陀住世時的印度,也沒有形成過。
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說:蓮花生大師等成就者是真正的佛陀。他們不僅保存了大量印度的佛經,還保存了很多其他地方的佛經,並迎請了來自不同刹土的佛經,藏傳佛教的超勝之處,由此也就不言可喻了。
目前,許多人由於不了解藏傳佛教宣講的方式與方法,很多漢地的出家人雖然精通顯宗,但卻從未學過密法,故而產生一些誤解也是很自然的。想當年,在梁武帝時期,達摩祖師剛剛將禪宗帶到中國時,也引發了很多激烈的爭論。因為禪宗講的道理很深奧,和以往大家所了解的佛法不一樣,一時之間還不太能適應,所以有人認為禪宗不是佛法,包括皇帝都持如此看法。其後,隨著時間的推移,了解的深入,大家也逐漸體認到禪宗是非常殊勝的佛法。如今,在整個佛教界中,沒有一個真正的高僧大德會批判禪宗。
很多新興事物的誕生,都需要一段磨合的過程;每一個比較深廣的修法或見解剛剛弘傳之時,都會存在不同的看法,藏傳佛教的密宗也不例外。
不僅僅是禪宗、密宗,就連大小乘之間也發生過類似的爭論。在大乘佛法傳揚開來之前,小乘修行人一直認為,佛法的全部內容,就是小乘的三藏十二部,除此以外,不可能有其他的佛法,對這些論典以外的所有內容,都十分排斥。當大乘佛法開始弘揚的時候,在印度當地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論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彌勒菩薩的《經莊嚴論》第一品的全部內容,就是對小乘修行人講:大乘佛法是正道,大乘佛法是佛法。時至今日,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可以從整體上推翻大乘佛法,批判大乘佛法了。
藏傳佛教的經典,在以往基本上沒有被譯成其他文字,直到二十世紀,才逐漸開始被翻譯成中文、英文等文字。所以,很多人對藏傳佛教缺乏系統、深入地了解,或者是道聼塗説,或者僅僅翻閱一、兩本密宗的書,既沒有透過聽聞,也沒有透過修證,就自以為是地評斷:藏傳佛教不是正法、藏傳佛教不是佛法、……。這也是藏傳佛教被誤解的原因之一。
再加上,噶舉派和覺囊派一些比較保守的老上師們,又排斥過度的聞思,不太贊成在寺廟裡辦佛學院。他們認為:無論聞思也好、辯論也罷,若經常在文字上打轉就是浪費時間,不會證悟佛法真正的密意,故而特別強調實修的重要性。他們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,也沒有錯。的確,從個人的角度而言,如果能得到上師的訣竅,即使沒有太廣的聞思,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;但從整體的角度來講,不聞思肯定不行,長此以往,佛法將會越來越沒有人懂,到最後連修行也不知如何下手,當然就更談不上弘揚教法了。
比如說,漢傳佛教擁有諸多經論,卻不太重視聞思。淨土宗就只念阿彌陀佛,不強調聞思;禪宗不立文字,一個人在寂靜處打坐,很少對大眾傳法,即使傳也只有少數聽者。就這樣一代代傳下去,也不鼓勵深廣地聞思……。毫無疑問的,漢地出家人裡一定有很多佛菩薩的化身,不過,真正能夠精通龍樹菩薩的論典,比如中觀、唯識、藏傳五部大論的人有多少,這就很難說了。
相反的,又有一些人儘管廣聞博學,卻不能腳踏實地去修學,徒然增長知見稠林罷了,對了生脫死沒有太大的意義。
這兩種都是極端,學佛絕不能走上極端。
~節錄自堪欽慈誠羅珠《藏傳佛教簡介》~